校级研究基地、机构一览表
校级研究基地 |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 |
校级研究机构 | 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 |
南洋译书院 |
多语种语料库研究中心 |
周恩来——池田大作研究中心 |
阿拉伯研究中心 |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中心 |
宏观金融研究中心 |
数字绍兴研究中心 |
数字贸易研究中心 |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 |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
国家文化名人(浙籍)研究中心 |
中外戏剧影视研究中心 |
中国广播剧文学与文学跨文体研究中心 |
新时代文艺研究院 |
融媒体与数字出版研究所 |
西方出版研究所 |
休闲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
新西兰研究中心 |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
跨文化语言教育与交流研究中心 |
绍兴乡村振兴研究中心 |
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 |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所 |
语言教材研究与评估中心 |
出版创新研究院 |
全球治理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
媒介融合与艺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 |
越剧艺术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
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简介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成立于2017年9月。研究院依托省级一流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市级重点学科“法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校级重点学科“英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以及“新闻传播学”,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和“中国文化走出去”以及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召,以中外文化翻译与传播研究、外国文学经典及文学跨学科研究、中外诗歌及诗学比较研究、跨学科语言学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以组建学术研究团队、培养青年骨干教师、发表高质量学术成果、扩大学校学术影响力为主要任务。研究院先后聘任史忠义、吴笛、李建英、吴国良、栾栋、李贵苍、魏大海、许金龙等教授担任首席专家,以辟思兼合为融会中外学术的津渡,以通和致化为继往开来的方向,抱朴而守真,厚德以载物。
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
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研究中心旨在深化浙江省与英联邦国家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推动浙江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并服务于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的需要。该中心致力于促进与英国及英联邦国家相关的科研与学术交流,成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一流学科建设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推手,并成为政策制定者和浙江企业国际化进程的智库基地。
中心明确了三大研究方向以支撑其宗旨和使命。首先,中心将重点研究浙江省在高端制造和高科技领域与英联邦国家的深度合作。这包括支持省内企业通过跨国并购和科技合作探索在核能、高铁、电信、绿色技术、医药等行业的机会。其次,中心聚焦于服务业及创新设计合作,分析浙江省与英联邦国家在这些领域内的经贸合作现状和潜力,从而促进浙江作为对外开放强省和“一带一路”倡议重要节点的战略定位。最后,中心还将关注教育和文化交流,深化两地在知识创新和文化传播方面的互动与合作,不仅涉及学术研究,也包括商贸活动与国际交流。
为实现目标,中心将充分利用原始资料、官方出版物、各类数据等资源,构建和加速区域数据资源的建设,获取数字学术竞争的优势。这将为浙江省对外投资和扩展贸易活动提供精准的地方信息增值,进一步推动跨文化交流和企业的国际化合作。中心将在未来区域经济发展和国际传播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共同发展和互利共赢。
南洋译书院
“南洋译书院”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双一流研究基地”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三方为优势互补共谋发展而建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旨在用翻译出版搭建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在交流对话中弘扬中华文明。“南洋译书院”将秉承老一代翻译家和出版家的思想和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赢得国际学术话语权。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全译本》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涵盖第一辑、第二辑和第三辑(第1-40卷),共约2000万字。其中,我校南洋译书院承担了第11卷至第40卷的翻译工作,经过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校订,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南洋译书院”的宗旨是传承“译书育人”的精神和“经世致用、和成育秀”的理念,结合战争审判研究院的史学专业力量、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外语和翻译学科优势与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的国际合作出版资源,构建产学研共同体,协同创新,在学科建设、翻译实践、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展合作,集聚国内外优质资源,搭建翻译实践创新平台,组织策划相应的译著工程,为学校“双一流”建设和中国文化“走出去”作出应有贡献。
多语种语料库研究中心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多语种语料库研究中心”是一所专注于多语种语料库研究的创新机构。中心致力于构建和管理多语种语料库,开展与语言、文学、翻译、文化等领域相关的研究项目,并积极推动语料库在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等学科的应用。
为发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全译本》资政育人的作用,为战争审判文献的翻译、整理和研究提供语料库技术支持,“多语种语料库研究中心”立项建设“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语料库”。该项目的建设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价值,能拓展和深化日本侵华史、抗日战争史和世界反法西斯史的研究;体现国家意志,有助于中国学者在东京审判研究的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具有战略意义。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语料库”建库文本为庭审记录第二辑第11-25卷及其全译本的正文部分。英语原文约330万词,汉语译文约700万字,共计约1030万词/字。六大建设成果为英汉双语纯文本句对齐平行语料库、英汉双语分词标注句对齐平行语料库、英汉单语纯文本语料库、英汉单语分词标注语料库、英汉双语向通用TMX文本库、Trados英汉双语向翻译记忆库。六大库共计4800余万词/字,附加10000多条中文专有名词术语库。
六大库各具显著优势,单语语料库忠实于原始文本段落格式,双语平行语料库实现句级对齐约160000行,分词标注语料库基于上万条专有名词进行分词标注,翻译记忆库保留所有非重复双语句对齐翻译单元,TMX文本库为所有CAT翻译软件提供翻译记忆库文本储备。具有多方面重要功能,如数字化档案证据与历史记忆传承、爱国主义思政教育资源储备、相关翻译再版修订及机辅翻译参考,跨学科多样化教材编写、单语及双语对应史料信息检索、单语及双语多角度多层次跨学科教学和研究检索,单语及双语教学和科研的后续多维深度加工等。
中心将继续致力于推动多语种语料库的建设和利用,开展前沿研究和国际合作,为语言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周恩来——池田大作研究中心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周恩来—池田大作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本中心的设立旨在利用区位优势,推进周恩来与池田大作研究,将与全国兄弟研究机构一道共建适应新时代的新型国际研究集群,作为研究和创造多样、多元文化的平台而发挥重要意义。
2019年6月2日,中心举办了“文明互鉴:人类命运共同体与池田大作思想学术研讨会”暨“首届中国池田大作研究机构负责人圆桌会议”。与专家纷纷表示,学习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讨池田大作和平主义理念,可以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迪。
2023年3月11日,由本中心和日本创价大学联合举办的纪念《中日友好条约》缔结45周年“池田大作与中国”研讨会在我校隆重举行。中日友好协会常务副会长程永华先生,创价大学校长铃木将史先生亲临我校,来自中国社科院、复旦大学等多所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专家提出了“越秀倡言”——以此次研讨会的召开为契机,激活圆桌机制,从“越秀倡言”到“越秀起步”,实现池田研究的组织化、载体的功能化。
2023年11月,我校陈文涛副校长回访了日本创价大学,与该校铃木将史校长进行了深入交流,两校将继续共同推动本中心的建设。
阿拉伯研究中心
我校立足于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不断扩展新学科和新专业,形成了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和优势,为跨学科的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阿拉伯研究中心的成立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有力的智力支撑。在此大发展的背景下,结合我校在开设阿拉伯语专业及其它相关专业本科教育的优势,阿拉伯研究中心应运而生。
本中心成立之后,将集中主要力量在如下几个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首先,本中心将深入学习和贯彻中宣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国别和区域研究工作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高质量发展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不断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外交大局,以中阿关系等现实问题为导向,以咨政服务为主要任务之一,以阿拉伯国家政治、经济、外交、文化和人文交流为主要研究领域,积极推进对阿拉伯国家的研究工作。其次,中心将凝练研究方向,探索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路径,如热点问题分析、中阿经贸合作及浙商在阿拉伯国家的发展等。最后,中心将人才培养与国别区域研究有机融合起来,鼓励本科各年级学生积极参与中心各项研究活动,初步培养起他们的研究意识和综合能力等。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中心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中心(以下简称“研究中心”)成立于2022年,是校级科研机构,旨在推动俄罗斯东欧中亚地区相关领域的研究,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中心致力于深入研究俄罗斯、东欧和中亚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课题,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俄罗斯、东欧和中亚国家的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传播、语言服务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中俄关系、中欧关系、中亚地区安全等国际问题。
研究中心拥有一支高水平的研究团队,包括具有丰富研究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专家学者。现有专兼职研究人员共14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50%,具有博士学位的研究人员占比近60%。
研究中心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合作项目,如开展联合研究、教师学术交流等。
研究中心还承担了多项科研项目,发表了多篇高级别论文。此外,研究中心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举办学术讲座、国际学术会议、国际交流项目等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机会。
宏观金融研究中心
宏观金融研究中心于2023年4月28日由学校批准建设,建设期为2023年至2025年。中心执行主任为刘建丰博士。中心成员均来自国际商学院,前期已在国家级与省部级等各级获得课题立项10多项;高水平论文发表20多篇。设立该中心将更有利于形成合力,聚焦于在宏观金融研究方法取得重点突破,有利于为浙江越秀在国内外形成一定的学术影响。
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与特色:
(1)中心负责人在宏观经济金融领域已主攻十多年,即将在研究方法上取得重要突破,因此第一个主要方向为: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方法的改善(升级换代)。中心负责人命名其即将完成的研究新方法为“动态随机增长与结构的一般均衡(Gas-DSGE)”,并认为其将是“下一代宏观经济学的主流方法”,因为其可同时研究增长、结构与波动。
(2)中心成员主要来自国商学院金融系,该系的特色是在货币经济学、国际金融学、国际经济学、金融学领域,因此中心也将专注于因果推断计量方法和时间序列计量分析方法等的开发与应用。
数字绍兴研究中心
数字绍兴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本中心对接国内外数字(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治理理论学术前沿,根植于绍兴“土壤”。旨在绍兴数字政府、数字治理、数字经济、数字旅游、数字文体、数字城乡一体化等领域耕耘出既契合绍兴实践,又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集应用实践性与学术前沿性成果。成立当年即完成了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2021年规划项目“区块链技术赋能政府治理成本研究”,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区块链技术赋能的政府治理成果研究》专著,并在《学术月刊》发表了论文《公共治理的边际模型及其人民为中心理念的验证》。
团队经过两年的发展一方面加强校内团队建设吸收了一批年轻的研究人员,另一方面强化了校外团队的建设增加魏建国教授(北京大学青年领军学者)、詹国彬教授(南京审计大学青年润泽学者)、尚虎平(南开大学青年领军学者)、施雷格(丹麦国立大学教授)等高层次研究学者。本研究机构以服务社会经济、社会文化、居民生活发展为宗旨,瞄准国际前沿,形成独特的“数字化”研究风格。把现代数字治理理论创新与数字治理实践有机结合,既推动学术建设又解决现实问题,以不断创新的研究成果服务于社会。
数字贸易研究中心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数字贸易研究中心于2022年12月正式成立,成立一年来,中心定位于服务浙江“数字大省”区位优势和学校“外语外贸+”学科优势,顺应国家战略需要和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政产学研为一体的科研团队与智库平台,深入开展数字经济贸易理论与政策研究,努力成为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数字经济贸易学术与政策专业“思想库”。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的开局之年,中心在做好组建团队,建章立制的基础上,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协会合作、浙江省贸促会及绍兴市分会,开展“稽山鉴水”经贸大讲堂、全国高校国际贸易学科协作组“服务与数字贸易”创新发展论坛、第六届中日韩工商大会暨首届RCEP数字贸易产业论坛活动。中心依托国家社科项目《区域一体化发展推动长三角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机制和路径研究》、上海市哲学社科规划专项课题《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研究》等国家级省级课题项目研究展开科研工作。单胜江教授的一篇专报获得国家领导人圈阅。
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心
本中心成立于2014年,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与海外华文作家作品,尤其关注绍兴籍知名作家,以及东南亚、欧美澳两个地区的文学。中心主任高志栋,系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理事、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绍兴市翻译协会理事,先后聘请朱文斌、刘红英、任茹文、钱虹、潘海军、沈杰、何静波为团队成员。经过数年努力,中心创新产出硕果累累。成员出版专著5部,主持各级各类课题7项。其中,国社科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2项;浙江省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1项,绍兴市文化研究工程重大项目1项。在海外华文文学的学术史梳理和批评理论重构方面,形成了较强的影响力;在中国现当代经典作家及作品阐释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此外,中心现有在研项目2项:高志栋主任主持的《海外华文文学家园意识研究》,获批2023年度浙江省哲社科规划年度常规课题;钱虹教授主持的《欧洲华文文学及其重要作家研究》,获批2019年国社科一般项目。近五年来,中心先后举办第十届东南亚华文诗人大会暨“东南亚华文诗歌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第六届国际新移民华文作家笔会暨“新移民文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多场高水平学术会议,成员还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学术月刊》《中国比较文学》《浙江社会科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
与此同时,中心以科研反哺教学,常年开设《台港澳及海外华文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读》《鲁迅研究》等专业选修课程,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学校高质量发展。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
汉语国际教育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2022年被评定为校级优秀研究中心。成立的目的在于凝聚中文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英语学院、西语学院等多个学院的语言学研究力量,为我校培养一批汉语国际教育的学术骨干,建设一支有活力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团队,集中力量承担一批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项目,发表一批高水平的学术论文,编写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国别化汉语教材,与国内外学术界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大力提升我校汉语国际教育的研究水平,为学科建设和硕士点申报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中心有教授6人、副教授5人,讲师6人,博士学位教师16人,占比95%。研究团队成员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省部级项目7项,出版学术专著5部,出版教材4部,发表核心期刊以上论文23篇。先后召开了三届全国汉语国际教育国家一流本科专业高峰论坛和“汉语+”全国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技能大赛,每届均有五十多所高校学者和一百余名学生参与论坛和大赛,《人民日报》先后两次进行了报道,专业特色“汉语+”人才分类培养模式被《中国教育报》报道,获得浙江省人民政府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在海外建立了12个汉语教学实践基地,承担多项教育部语合中心“汉语桥”项目,在国内外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力。
国家文化名人(浙籍)研究中心
国家文化名人(浙籍)研究中心成立于2019年9月(此前,已以民间社团“四稽学社”为依托有效开展学术活动),团队成员7人,皆教授,其中博士3人,硕士2人;博导3人,硕导3人。主持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3项,市文化工程重点项目1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获市科研成果二等奖1项。在《文艺理论研究》《南方文坛》《文艺争鸣》《探索与争鸣》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44篇,其中C刊39篇(权威1篇,一级8篇),C扩5篇,人均C刊数5.6篇(不含C扩),其中多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文摘》等全文转载;助力学校荣登2021年全国应用型本科高校C刊榜,名列第6(全校44篇中,其中本中心15篇,占全校年度C刊总数三分之一强);承办“章学诚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学术研讨会及“江南抒情文化与浙籍‘诗-画’名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学界产生影响。
本中心所研究的浙籍文化名人是把16世纪蕺山书院与我们链接起来的国家文化历史的现代群落,如果说王国维、鲁迅、丰子恺等是主脉,蕺山书院是源头,我们就是支流。浙学是先哲,我们是后学。我们要先学好先哲,再去传承,做好后学。目前中心已完成《浙籍名家旧诗新萃》(共10辑),包括吴昌硕、王国维、鲁迅、周作人、郁达夫、潘天寿、吴鹭山、江辛眉、叶元章、邵燕祥,新筹划项目“晚近800年越文化名贤的深层考辨”(包括陆游、王冕、杨维桢、陈洪绶、黄宗羲、章学诚等)。
中心实行学术导师制,聘请上海交通大学夏中义、苏州大学刘锋杰两位资深导师指导本校中青年教师,坚持“四稽学社”学术例会(春、夏、秋、冬每季度一次),以上成果皆出自例会交流与碰撞。
中外戏剧影视研究中心
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于2017年经教育部正式下文批准成立,并于同年开始招生。2017年中外戏剧影视研究中心依托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随即成立,形成了专业与学科之间交叉、互补、支撑的教学与科研的基本格局。
本中心现有专任教师1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博士5人;浙江省戏剧影视文学专业教指委成员1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学科组专家1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并有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曹禺研究会副会长和中国话剧理论与历史研究会常务理事等3人。
本中心自成立以来,在国内外戏剧、影视、艺术、文学重要期刊上发表了六十余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获得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优秀”结项成果1项;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重要的系列学术研究专著多部。
中国广播剧文学与文学跨文体研究中心
中国广播剧文学与文学跨文体研究中心成立于2022年,是一个集文学、戏剧、广播与网络等三个学科的学术机构,覆盖四个二级学科、四个一级学科。该中心的负责人为中国语言文化学院院长、浙江省聘二级教授。目前,该中心先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个和省部级重大、重点与一般项目10个,例如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当代广播剧文学发展流变研究》(主持人刘家思,编号18BZW16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现代广播剧文学发展流变研究》(主持人刘家思,编号13BZW144)、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广播剧研究》(主持人刘璨)、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2003-2004)一般项目《“五个一工程”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江西广播剧研究》(主持人刘家思)和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一般项目《中国广播剧文学史》(主持人刘家思,编号:09YJA751059)。先后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权威、一级和CSSCI期刊近60篇,出版著作15部,获得全国和省级成果奖8项。
新时代文艺研究院
新时代文艺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4月,由中国作协社会联络处与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联合成立,挂靠中国语言文化学院。该中心旨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的号召,汇聚国内优秀文艺研究力量,探究新时代文学作品的“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和中国风格”,挖掘当下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人民性,向广大读者传播新时代的有道德、有筋骨、有温度的好作家、好作品,开展新时代文学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打造中国新时代文学的研究高地和实践高地。
该中心现有专兼职研究员10余人。中心成立以来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发表权威论文、一级论文、C刊论文20余篇,在重要报刊理论版发表论文5篇,承担了省级以上课题5项;举办了浙江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代表大会暨“通变与持守:交汇视野中的现代文学”学术研讨、刘跃进先生《从师记》暨当代学者散文研讨会等重要学术会议;参与了浙江省高校融媒体评论社优秀作品评审活动,部分研究人员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融媒体与数字出版研究所
“融媒体与数字出版研究所”成立于2021年4月,前身为2019年4月成立的“数字出版与创意研究中心”。
本所挂靠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网络传播学院。实行所长负责制,政治上接受网络传播学院党委的领导,业务与日常管理上接受学院行政的指导。成员以网络传播学院编辑出版系以及学院其他专业相关教师为骨干,并聘请业界、学界的有关专家。人员不少于20人。由所长负责,另设兼职秘书1人。
本所围绕融媒体与数字出版两个密切联系的领域,紧密结合出版专硕点培育、建设的要求,主要针对四个研究方向展开研究:一是融媒体出版、融媒体经营、融媒体传播;二是数字媒体产品的开发、制作、营销与管理;三是传统媒体产品的新媒体营销;四是数字出版技术。
本所倡导成员积极尝试撰写出版舆情尤其是数字出版“走出去”、中国图书海外出版传播方面的舆情研究报告。
本所倡导将基础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研究有机结合起来,鼓励成员积极与有关党政机关、媒体、兄弟院校、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努力发挥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作用。
西方出版研究所
西方出版研究所成立于2021年,以研究西方世界的出版为主要目标,通过研究发现西方出版发展的规律,为我国出版发展提供借鉴。研究所共有成员10人,主要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的教师。也有部分校外研究人员。成立三年以来,出版专著《出版经纪人研究》一部,发表各种论文17篇,向政府提供研究报告和资政建议,被省级部门采纳6篇。
休闲旅游发展研究中心
休闲旅游发展研究中心依托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建立,秉承“和成育秀”的校训,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以政策研究与对策研究为目标,以校内、校外资源为支撑,开展跨学科研究,为学校教学科研工作服务。本中心主要结合学院科研工作,共设置了休闲与乡村旅游(乡村振兴)、生态旅游与环境教育、文旅产业数字化发展、绍兴文旅融合及全域治理及发展等五个方向。
自建设以来,中心成员已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课题1项、浙江省哲学社科重点课题1项及其余省级课题多项。中心还获省教科规划重点课题3项,绍兴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2项,浙江省实验室研究课题1项(连续两年),省社科联项目4项,市哲社10项,校级课题若干。已发表CSSCI二篇、SSCI二十三篇、SSCI和SCI双检索一篇、SCI九篇(其中一篇为SCI中科院1区TOP期刊)、EI两篇、A&HCI一篇;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报及绍兴日报各发表论文或评论1篇。往年论文入选ESI高倍引论文七篇,全球热点论文四篇。已承办“2021现代服务业暨文旅产业发展国际论坛”“2023年绿色创新与现代服务业发展暨文旅产业振兴国际研讨会”等国际会议。
新西兰研究中心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新西兰研究中心是2021年4月成立的校级研究机构,主要依托学校省级一流学科——外国语言文学和东部理工数据科学与传播学院国际化办学的优势,借助新西兰东部理工学院的合作平台和中新两国学术团队,努力打造“定位明晰、特色鲜明、机制健全、效能优良的新西兰研究智库”,重点开展新西兰国情和区域发展的相关研究,监测新西兰经贸、政治、文化和教育动态和政策,围绕重大现实问题提供咨政建议,培养服务于中国与新西兰咨政服务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引导国际国内舆论,推进智库外交,成为中国与新西兰两国间文化交往的桥梁和纽带。该中心目前有团队成员13人,其中高级职称及博士6人。
目前浙江省尚未建立专门的研究所、研究中心或学会,对南太平洋国家,如新西兰、斐济、大溪地等具有重要海洋战略地位的国家进行政治、经济、舆情、安全环境、文化、教育等的相关研究。因此,本研究中心将密切关注南太平洋国家,尤其是新西兰的政策、发展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关注对“一带一路”、RCEP签署国的有关报道、大众舆情、国家安全等,通过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建议和对策,为政治、外交、经济等决策部门提供第一手参考资料。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4月,致力于对外语类高等职业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中心拥有一支由学院教授、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团队,致力于研究国内、国际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政策、教学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师发展等方面。通过深入研究与实践,希望为我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中心的主要任务有:第一,深入研究能够满足服务区域经济的外语类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第二,整合校内外职教研究资源,提高职教研究水平;第三,围绕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研究,促进学院高职教育发展;第四,主动积极地为学校,及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当好助手,充分发挥咨询、参谋和服务的作用。中心与国内外相关大学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开展项目研究、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此外,中心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推动外语类高校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中心秉承“服务区域经济、引领发展”的宗旨,加强与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合作,深入开展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为培养更多高素质、国际化的外语类高职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跨文化语言教育与交流研究中心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跨文化语言教育与交流研究中心成立于2021年,是一个国际化特色鲜明的校级研究机构。研究中心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和“文化走出去”战略,秉承学校“立足浙江、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服务面向定位,致力于跨文化语言教育与交流,服务于我校国际化工作,服务于中国文化传播,服务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心以语言学、跨文化交际学、传播学等多种范式为抓手,采用跨学科、多语种的研究路径,研究跨文化言语教育和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并将研究成果推及到语言教学和交流实践中,开展跨文化教育和培训研究。
本中心也是海内外学术交流的一个平台,拥有一支高素质、国际化的教师队伍,团队成员主要来自学校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和留学生教育学院的优秀教师,也有来自美国、南非、马来西亚、泰国等高校或者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研究中心自2021年成立以来成果丰硕,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级各类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境内外核心及以上期刊论文40余篇,承接线上线下海外游学团组6项,为推动绍兴地方文化、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
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
运动与健康研究中心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批准同意设立的校级研究机构。中心的宗旨是:立足绍兴,面向浙江,通过“产学研”通力合作,打造运动与健康相关领域集健康促进、健康产业、健康文化、竞赛培训于一体,与全民健身健康紧密相连的智库团队和创新团队,更好地为运动促进健康的改革和发展服务。通过研究中心成员及合作单位之间的优势互补和强强联合,集聚资源,集中目标,集成创新,形成布局合理、分工协作、配套齐全的长效、稳定的利益共同体,为打造健康浙江、健康绍兴做出应有贡献。
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所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所是在原2016年6月成立的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民办教育研究中心基础上,于2019年更名备案的校级研究机构。
研究所坚持“错位研究”和“优势研究”,研究方向为:民办高等教育理论与政策研究,民办高校分类政策,可持续发展、办学风险防范等;院校研究,重点在于学校发展规划、内部治理、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控制等;比较高等教育(国外私立高等教育)研究。研究所目标建设成为区域性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基地、民办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校本研究平台、比较高等教育政策分析与资料服务文库、民办高等教育研究者稳定的学术交流阵地以及民办高校发展政策意见建议反映窗口。
研究所注重研究力量的集聚和培养,以校内民办教育研究办量为主体,基本建成了一支有研究能力和潜力的研究队伍,并具有丰富的民办高校教育教学管理经验。研究所加强与国内高校间的合作与交流,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浙江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苏州大学民办教育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研究所积极开展和参加各类学术会议、讲座、论坛、培训等活动,加强学术交流,提升学术水平,通过前期的研究方向凝练、学术队伍积聚、研究成果培育,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研究成果,被列为校级优秀研究机构。
出版创新研究院简介
出版创新研究院于2023年7月12日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党政联席会议批准成立。
出版创新研究院宗旨:以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密切结合我国出版业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力推动出版业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出版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努力为出版强国建设贡献研究团队的创意和智慧。
出版创新研究院理念:聚焦出版理论实践创新,提供出版创新解决方案
研究方向与特色:专注于出版创新研究;专注于中国特色出版学理论创新和出版实践创新研究;专注于总结出版创新成果,分析出版创新趋势,提供出版创新思路。坚持重点思维,针对出版创新中的关键核心要点,提出发展建议。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努力从出版实践出发提出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并应用于指导具体的出版创新实践。将出版创新报告、出版创新论文、出版创新专著、出版创新课题及出版创新教学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争取能推出更多的出版创新成果。
全球治理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全球治理与研究中心成立于2023年6月,是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级学术研究机构。现有专职、兼职研究员二十余人。研究方向包含大国关系、区域国别研究、国际关系理论、跨文化传播、国际传播等。
研究机构宗旨:研究中心以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我省十四五发展规划及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围绕当代国际关系与全球治理中的一些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深入与系统的研究,以期服务于国家战略实施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研究中心特色及职能:结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建设应用型一流大学战略发展总规划,积极参与或开展相关学术活动,促进我校与国内外外语学院同类机构之间的学术交流;结合我院青年老师或学生的学术背景或兴趣,进行跨学科综合研究,并结合国家或省市级项目进行课题科研成果申报,为提升我校在同类院校中的影响力做出贡献。成立以来,中心以多种形式举行学术交流、定期举办读书会,倡导广大教师将自身专业背景与国际政治、国际传播进行嫁接,以期构建可持续的跨学科研究体系。
媒介融合与艺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简介
艺术学院“媒介融合与艺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成立于2023年,是一个以研究媒介融合与艺术创新发展为核心的研究机构。以开展各类艺术学术研究、艺术创作、艺术成果转化为基础,综合运用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从多角度研究媒介融合与艺术创新发展的规律和趋势,研究不同类型媒介的融合方式、融合后的影响以及媒介融合对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同时,积极探索艺术创作中的新技术应用、新的表现形式和新的创作理念,探讨艺术创新对艺术作品的影响以及如何推动艺术创新发展。通过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提升学术影响力,培养培养和输送从事媒介融合与艺术创新发展研究、创作的优秀人才,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践并推广到社会各个领域,同时加强与国际相关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为推动媒介融合与艺术创新发展领域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通过“媒介融合与艺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可以整合我校艺术、传播、经济、外语等学科的科研资源,促进跨学科跨专业的多元文化融合,针对地域经济实践中的现实问题开展深入研究,为我校科研资源服务于区域地方经济发展搭建一个重要平台,从而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学校发展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
越剧艺术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
越剧艺术与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成立于2023年11月,在编科研人员共9余名,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4名,博士3名。中心依托浙江省越剧文化艺术发展优势,立足越剧艺术与跨文化传播研究,并涉及越剧艺术传媒发展研究,触角延伸到动画与越剧的作品创作。中心的宗旨是:“以科研教学为导向,以成果和作品为发展动力,以服务社会经济文化为目标。”中心对外承接越剧文化建设与交流项目、形象与品牌策划与宣传项目,宣传片制作,越剧艺术大型活动策划等,力争为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心主要研究方向是:越剧表演艺术、越剧剧目创作与理论研究;越剧艺术跨文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越剧影视融合发展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