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省级研究基地、机构一览表


省级研究机构

东北亚研究中心

非洲大湖区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备案)

省级社科普级基地

绍兴市网络安全与文明社科普及基地


东北亚研究中心简介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2017年6月审定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2018年6月入选为浙江省“一带一路”智库联盟成员。校长徐真华教授任中心主任,现有专职研究人员14名,兼职研究人员30名。

确立一个研究基本点: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两个研究方向:浙江相关东北亚研究和浙江相关“一带一路” 研究;三个研究范围:东北亚国别语言文化国情研究、东北亚区域国际关系研究、浙江相关东北亚跨区域研究;四种研究成果:咨政服务、基础研究、史料翻译和期刊编辑。

承担政府和社会委托项目42项;先后提交咨政专报18份,被政府有关部门采用15份,其中被省部级领导批示4次;新冠疫情突发至今,已编译各国疫情应对快报11期,达40多万字。受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秘书处委托,成功承办2019年“世界变局下的东北亚动态与中国的应对”全国东北亚研究机构负责人绍兴会议。

出版东北亚相关学术专著7部,译著14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11篇,其中权威期刊论文3篇,C刊论文9篇,核心期刊论文48篇;立项省部级及以上课题17项,其中国家课题7项,结题2项;获得省部级成果奖一等奖2次,二等奖1次。

承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中的第二辑、第三辑文稿计一千多万字的翻译任务。这些历史史料,有助于更深入地认识东北亚区域的国际关系,更有力地处理东北亚区域的现实问题。除已经出版的14部东北亚相关书籍外,计划年底前将要出版的还有31部。

本中心负责国际期刊《亚洲文化》的编辑出版工作,2018年来已经出版了第35期至38期共计四期,让更多中国学者在国际学界发出自己的声音。

本中心以东语学院为依托,以相关院系为支撑,在学校范围内跨学科、跨专业组建专题研究团队。改变以往团队跟着领军人物走,领军人物跟着传统学科老路走的模式,摸索领军人物在新的智库型研究平台,以国情、省情的现实需要来调整原有研究方向和专业的路子,在专业特长和现实需要之间寻找新的契合点,开辟新的学术空间。


非洲大湖区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备案)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是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评议通过,并于2021年3月成立的以非洲大湖区为重点研究对象的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以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国际关系为主要研究领域,中心坚持以“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当代非洲发展问题”与“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为重点研究方向,下设应用、基础及咨政三大研究板块。

研究中心依托浙江省与非洲大湖区已建立的友好合作平台,凭借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良好的科研实力及语言优势,积极构筑非洲大湖区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努力打造成为“定位明晰、特色鲜明、机制健全、效能优良的非洲大湖区国家研究智库”,使之成为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非洲大湖区国家研究中心,为政府部门及涉外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研究中心配备了一支专业方向多元、科研能力突出、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员队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校长葛金玲教授与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成富教授分别担任中心主任、执行主任,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贺文萍教授以及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备案“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教授出任首席研究员,此外还聘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兼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李建英教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杨小平院长等校内外20多名专家组成特约研究员队伍。


绍兴市网络安全与文明社科普及基地

“网络文明与安全科普基地”是通过大学生网络志愿服务、绍兴市网络安全与舆情分析和大学生网络文化产品创作三个方面,向市民和大学生宣传和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导网络道德规范,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传播正能量,清朗网络空间。基地利用微信公众号与微博加强网络宣传。平时活动的预告以及成果展示、宣传相关网络文明与安全的知识等。科普基地的目标任务是为了打造网络文明与安全的科普教育活动品牌,开展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宣传活动。

采用“1+4+3+3”的工作模式来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倡导网络文明,清朗网络空间。具体是指围绕一个新锐网络文化工作室,依托“绍兴市网络舆情研究中心”,“绍兴市青少年网络文明引导研究基地”、“绍兴市青少年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基地”和“绍兴市互联网舆情处置实训基地”四个基地,借助“绍兴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团”、“网络传播学院党员网络志愿队”和“新锐网络传播公司”三支大学生网络文化建设队伍,通过大学生网络志愿服务、绍兴市网络安全与舆情分析和网络文化产品创作三个方面,向市民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导网络道德规范,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传播正能量,清朗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