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研究机构 | |
省级社科普级基地 | 绍兴市网络安全与文明社科普及基地 |
东北亚研究中心简介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东北亚研究中心,2017年6月被评为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2018年月被定为浙江省研究智库联盟成员,2020年在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备案中心评估中,被评定为全国高校48家“高水平建设单位”之一。本中心由原学校校长徐真华教授任主任,以东语学院为依托,以相关院系为支撑,举全校之力,打造跨学科跨专业高质量高要求的东北亚研究平台。本中心自成立以来,确立一个研究基本点: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两个研究方向:浙江相关东北亚研究和浙江相关“一带一路” 研究;三个研究范围:东北亚国别语言文化国情研究、东北亚区域国际关系研究、浙江相关东北亚跨区域研究;四种研究成果:咨政服务、基础研究、翻译传播和期刊编辑。自2020年1月1日到2022年12月31日期间,本中心有专职人员12人,兼职研究人员30人,共递交资政报告20多份,受到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5份,其中2份被省委书记袁家军批示;立项和结项共20多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5项、其他10多项,总经费达到526万元;出版学术著作18部,其中专著9部,译著9部;发表学术论文C刊及以上刊物35篇,其中权威级8篇、一级9篇;举办学术会议5次,其中全国性会议2次。
非洲大湖区国别区域研究中心(备案)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是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评议通过,并于2021年3月成立的以非洲大湖区为重点研究对象的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以该地区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和国际关系为主要研究领域,中心坚持以“聚焦重大问题、服务国家战略”为导向,以“当代非洲发展问题”与“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为重点研究方向,下设应用、基础及咨政三大研究板块。
研究中心依托浙江省与非洲大湖区已建立的友好合作平台,凭借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良好的科研实力及语言优势,积极构筑非洲大湖区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努力打造成为“定位明晰、特色鲜明、机制健全、效能优良的非洲大湖区国家研究智库”,使之成为浙江省乃至华东地区重要的非洲大湖区国家研究中心,为政府部门及涉外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研究中心配备了一支专业方向多元、科研能力突出、年龄结构合理的研究员队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校长葛金玲教授与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刘成富教授分别担任中心主任、执行主任,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非洲研究院研究员贺文萍教授以及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备案“非洲研究中心”主任王战教授出任首席研究员,此外还聘请了上海师范大学兼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首席专家李建英教授、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学院杨小平院长等校内外20多名专家组成特约研究员队伍。
绍兴市网络安全与文明社科普及基地
“网络文明与安全科普基地”是通过大学生网络志愿服务、绍兴市网络安全与舆情分析和大学生网络文化产品创作三个方面,向市民和大学生宣传和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导网络道德规范,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传播正能量,清朗网络空间。基地利用微信公众号与微博加强网络宣传。平时活动的预告以及成果展示、宣传相关网络文明与安全的知识等。科普基地的目标任务是为了打造网络文明与安全的科普教育活动品牌,开展富有特色、形式多样的社科普及宣传活动。
采用“1+4+3+3”的工作模式来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倡导网络文明,清朗网络空间。具体是指围绕一个新锐网络文化工作室,依托“绍兴市网络舆情研究中心”,“绍兴市青少年网络文明引导研究基地”、“绍兴市青少年网络文化产品创作基地”和“绍兴市互联网舆情处置实训基地”四个基地,借助“绍兴市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团”、“网络传播学院党员网络志愿队”和“新锐网络传播公司”三支大学生网络文化建设队伍,通过大学生网络志愿服务、绍兴市网络安全与舆情分析和网络文化产品创作三个方面,向市民宣传普及网络安全知识,引导网络道德规范,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传播正能量,清朗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