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源头:文学翻译与鲁迅精神——纪念《世界文学》创刊65周年暨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发布者:发布时间:2018-11-14浏览次数:100

11月9日,回到源头:文学翻译与鲁迅精神——纪念《世界文学》创刊65周年暨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编辑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主办,译林出版社协办,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和我校领导、师生代表共二百余人出席本次会议。开幕式由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副校长朱文斌教授主持。我校党委书记、博士生导师费君清教授致欢迎辞,对参加本次研讨会的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开展充分的学术研讨,分享前沿成果,交流彼此的学术思想,为推动我国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积极贡献。最后,他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随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学部委员、译林出版社社长顾爱彬先生、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会长吴笛教授分别致辞。

这里简单介绍陈众议所长紧扣主题、高屋建瓴、意味深长的致辞。

陈众议所长提到鲁迅与绍兴、与《世界文学》杂志的因缘关系。他说遗憾的是当前,鲁迅眼里“最不私利”的文学已然并将越来越遭受资本、市场和形形色色潘多拉匣子释放出来的东西的污染。他说《世界文学》杂志的前身是鲁迅与茅盾1934年9月16日创刊于上海的《译文》。鲁迅主张将《译文》办成译介外国文艺的精品杂志,《创刊号前记》申明:“文字之外,多加图画。也有和文字有关系的,意在助趣;也有和文字没有关系的,那就算是我们贡献给读者的一点小意思,复制的图画总比复制的文字多保留得一点原味。”鲁迅亲力亲为,悉心投入翻译、编校,还抽空为其他译者撰写后记。黄源后来回忆恩师时说:“《译文》开初的三期是鲁迅先生亲自编好的。”虽然《译文》从第四期开始由黄源接任主编工作,但鲁迅依然很关心这一刊物。1935年9月,《译文》至第二卷第六期因故停刊。翌年3月得以复刊(卷期号另起),鲁迅写了《复刊词》。1937年6月因时局动荡,《译文》至新三卷第四期被迫终刊,共印行二十九期。在《译文》出版期间,鲁迅倾注了许多心血;许广平在《最后的一天》中提到,先生在病逝前一天还强撑着仔细看了《译文》刊发在报章上的告示。

最后,陈众议所长充满激情地说,像今天这么虔心的学术聚会堪称难得。难道这不是民族复兴的一枝迎春花吗?

本次研讨会共分为四场主题发言。第一场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周启超主持,第二场由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傅守祥主持,第三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世界文学》编辑部主任、《外国文学动态研究》编辑部主编苏玲主持,第四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理论研究室主任徐德林研究员主持。会间,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围绕“回到源头:文学翻译与鲁迅精神”的主题,畅所欲言、交流思想、分享成果,为我们奉献了高水准的“学术大餐”。

诸位学者为大会做出的主题报告如下: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吴笛的《鲁迅的直译思想与艺术贡献》,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欧洲科学院院士聂珍钊的《鲁迅精神与文学伦理学批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栾栋的《大师鲁迅的涩学成色》,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程巍研究员的《“硬译”与现代汉语的创造》,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李永平研究员的《冯至与里尔克及其诗歌之翻译》,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外国文学研究》主编苏晖教授的《从脑文本到终稿:亨利克.易卜生及<社会支柱>中的伦理选择》,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山东外语教学》编辑部主编王卓教授的《英语现代诗歌中的东方文明、犹太文明和玛雅文明:起源情结和考古隐喻》。近三十余名专家学者参与了学术研讨,围绕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文学》主编高兴做了大会总结发言:“本次会议既有宏观的学术,也有微观的考量;既有前辈的高论,也有后生的发声;既有规范的学术气息,又有迷人的文艺色彩。本次研讨会选择在鲁迅的故居展开,本身就有双重意义。”

会后,我校副校长叶兴国教授致闭幕辞,他代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向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的祝贺,高度评价了研讨会取得的成果:“本次研讨会时间虽短,但主题鲜明、内容充实、成果显著,多位国内知名专家做了学术价值极高的报告,开阔了学术视野,拓展了研究思路,营造出良好的学术氛围。专家们的建设性意见,指导性高,启发性强,必将进一步推动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的深入发展,把我国的语言文化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据悉,我校已成功举办多次与鲁迅相关的学术文化交流活动,包括“鲁迅对话雨果”、“鲁迅与托尔斯泰”、“鲁迅与泰戈尔”、“鲁迅与夏目漱石”、“鲁迅与但丁”等,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影响与赞誉。此次“回到源头:文学翻译与鲁迅精神——纪念《世界文学》创刊65周年暨中外语言文化比较研究学术研讨会”,不仅让我校师生拥有了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还推进了相关学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意义重大而深远。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中外语言文化比较学会理事会议和纪念《世界文学》六十五周年文学之夜活动。